三七
發布日期:2019-02-26 瀏覽次數:2278
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(Burk.)F.H.Chen的干燥根和根莖。秋季花開前采挖,洗凈,分開主根、支根及根莖,干燥。支根習稱“筋條”,根莖習稱“剪口”。
【性狀】 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,長1~6cm,直徑1~4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,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。頂端有莖痕,周圍有瘤狀突起。體重,質堅實,斷面灰綠色、黃綠色或灰白色,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。氣微,味苦回甜。
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,長2~6cm,上端直徑約0.8cm,下端直徑約0.3cm。
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,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,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,邊緣深綠色或灰色。
【鑒別】 (1)本品粉末灰黃色。淀粉粒甚多,單粒圓形、半圓形或圓多角形,直徑4~30μm;復粒由2~10余分粒組成。樹脂道碎片含黃色分泌物。梯紋導管、網紋導管及螺紋導管直徑15~55μm。草酸鈣簇晶少見,直徑50~80μm。
(2)取本品粉末0.5g,加水5滴,攪勻,再加以水飽和的正丁醇5ml,密塞,振搖10分鐘,放置2小時,離心,取上清液,加3倍量以正丁醇飽和的水,搖勻,放置使分層(必要時離心),取正丁醇層,蒸干,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、人參皂苷Re對照品、人參皂苷Rg1對照品及三七皂苷R1對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.5mg的混合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-乙酸乙酯-甲醇-水(15:40:22:10)10℃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硫酸溶液(1→10)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;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,顯相同的熒光斑點。
【檢查】 水分 不得過14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6.0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.0%(通則2302)。
【浸出物】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(通則2201)項下的熱浸法測定,用甲醇作溶劑,不得少于16.0%。
飲片
【炮制】 三七粉 取三七,洗凈,干燥,碾成細粉。
本品為灰黃色的粉末。氣微,味苦回甜。
【鑒別】 【檢查】 【浸出物】 【含量測定】 同藥材。
【性味與歸經】 甘、微苦,溫。歸肝、胃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 散瘀止血,消腫定痛。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傷出血,胸腹刺痛,跌撲腫痛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 3~9g;研粉吞服,一次1~3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】 孕婦慎用。
【貯藏】 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